程约与“种德坊(里)”
2014-03-25   人气:2473

 程约与“种德坊(里)”
新安程氏中医八代传人 程剑峰

“种德坊(里)”位于婺源县紫阳镇,这个名字原来与南宋的一位名医有关,这个名医姓程名约,字孟博,世代业医。程约自幼资质聪敏,且谦虚好学,名声渐大,求治者络绎不绝,别的医生诊治不好的病,经程约之手,每每手到病除!据说程约医德高尚,对家贫无资购药者,常免费诊治。因此,当时婺源的县宰,
叫许应龙,特地下令把程约居住的地方,以程约父亲----“种德先生”的名字改为“种德坊(里)”。程约虽然名贯乡里,可是为人却十分谦虚,从不妄自尊大!当时婺源有个名医姓马名“荀仲”,也致力于医学,善长针灸,人称“马善医”,也是红极一时的人物,当时大诗人“辛弃疾”等人都与他交经甚密,对他十分赏识,南宋辛弃疾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词人,而且还是一名填制药名词的行家。大约在南宋淳熙十五年时,他用药名写了一首《定风波·用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马善医》:“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篇章。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浸,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

这首词里写山、写水、写石、写草、写风、写雨,眼前这些自然景象,都寄托着诗人对往昔坎坷不平道路的情思,抒发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愤懑。其中用药名及谐音字等嵌入的药有木香、禹余粮(雨余凉)、石膏、吴萸(吾已)、栀子、紫草(知子草)、防风、海藻(海早)、甘松等,药名与词意,浑然一体。

因为辛弃疾懂医,他这首药名词招马荀仲同游,被当时传为佳话,马荀仲也因此有点飘飘然,他自己常说,他的医术足以和程约齐名了!每每人家提及此事,程约总是淡然一笑。

一次,徽州太守“韩瑗”患病,马荀仲在太守的右胁扎进一根银针,不料针扎进一半突然折断在太守体内,马荀仲当时急得满头大汗,大惊失色地说:“现在非程约救治不可。”

情急之下,太守连忙延请程约,程约到后,不慌不忙地在左胁扎了一针,神奇的是,不一会功夫,右边的断针自己露了出来,拔出针后,韩太守的病也随之而愈。

笔者看来,大多数断针的原因是病者过度紧张,或者医家针刺时仅向一个方向连续捻转,致使肌纤维缠绕针身,引起针身断折。程约巧妙的在左胁再扎一针,宣散气血,缓解患者对侧肌肉的紧张度,使肌纤维回释、甩脱,断针自然露出。然在当时,程约能熟练掌握这些技巧,从容的处理这些以外的情况,可以看出程约医术的高超。

自从程约救治太守之后,程约更是声名远播,而他居住的“种德坊(里)”也因此千古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