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燥湿为纲说的余国佩
2014-03-25   人气:2957

创立燥湿为纲说的余国佩

新安程氏医学研究工作室 程剑峰

余国珮,字振行,人称“婺源余先生”,清代婺源县沱川人,国学生。余国珮勇于实践,勤于思考,被后世尊为具有“新安医学十大学术思想”的医家之一,因此在新安医学史上具有举足重轻的地位。据光绪八年《婺源县志》卷三十五《人物·义行》载:“余国珮……为人温恭沉静,中年弃儒习医,悟《参同契》而得医家三昧,名噪于时……著有《痘疹辨证》二卷、《燥湿论》一卷、《医案类编》四卷、《吴余合参》四卷、《金石医原》四卷、《医理》一卷,有抄本流传。”现安徽中医学院图书馆藏有余国珮于咸丰元年(1851)著、蒋希原于宣统二年(1910)精抄本《医理》一卷;余国珮于同年著,刘祉纯抄本《婺源余先生医案》一卷。

余国珮的具体的生卒年代已经不可考,他出生于婺源沱川,沱川位于婺源最北端边陲,东邻浙源乡,南连清华镇,西接鄣山乡,素有“书乡”美誉,几百年来科甲连绵,人才辈出。先后有尚书余懋衡、余懋学、大理寺正卿余启元、司马余维枢、知府余自怡等科举进士16人,七品以上官员36人,文化底蕴极其深厚,同时也是名医辈出。余国珮的祖、父两代均行医,从小就受家庭熏陶。说起余国珮祖辈的行医历程,也颇具传奇色彩。

据传,余国珮的父亲“余钦承”先天秉赋极其不足,从小就多病,二十岁之前每餐只能吃一小酒杯饭,羸瘦得到了极点。余国珮的祖父“余紫峰”业儒且好医学,也常常为“余钦承”调治,无奈体质太弱,一时间很难恢复,这让余国珮的祖父非常忧虑!

当时,余国珮的叔祖公“余保年”,曾得隐士传授医学,加上对道家“性理“之学参悟很透,素来深得余国珮祖父的钦慕,所以就让余国珮的父亲前去拜师。可是余保年确实个奇异之人,生性狂傲不羁,终日饮酒,很少与外界人交往,不肯妄医一人、妄授一徒,余国珮的父亲志气高远,诚心求学,使得余保年一见如故,钟爱有加,于是将平生秘学倾囊相授。

后来保年公病了,令余国珮的父亲为其诊脉,他诊后惶恐得冷汗直冒,保年公忙问何故。余国珮的父亲说脉有“真脏”之象,已经很危险了,故不觉惊吓得出身冷汗。保年公却笑道:“我自己已经早就知道了,只是试下你指下诊脉的功夫何如罢了。即然你已经知道我得的是真脏就可以了,我的医道已经得传,还有什么忧虑的呢?”,果然不久保年公就仙逝了。

保年公死后,余国珮的父亲遵守保年公的遗志,以医济世,无不辄效。同时自己注重性命的监守内养工夫,二旬以外,饮食日增,精神日富,寿逾古稀,无病而终,后来余国珮的父亲感叹道,这都是保年公之赐啊。

余国珮的父亲在诊病之余,就给余国珮讲授医理,他父亲发前人所未发,余国珮后来在《医理》序言里回忆,他的学术思想应该都得益于他的父亲。

余国珮的“燥湿为纲说”,早于石寿棠,实为发明“燥湿为纲”的第一人,对后世影响很大,余国珮善从燥湿着眼,提供了燥湿诊治的宝贵经验,余国佩在《医理》、《医案》两书中反复强调:“医家必须返博为约,既得纲领,胸中自有成见。”提醒后学者在参考古方的前提下,发明前人所未备,不要一味抄录古人之方,需随时了解大运变更、六气之纲领和致病因素,以此改变成方的配伍,应付疾病无穷之变化。这些理论和经验对时至今日的从医者而言,依旧有很高的价值!

历史上记载余国珮:“悟《参同契》而得医家三昧”,《参同契》是本什么书呢?《参同契》是本道家的经典,又名《周易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著。其学说汇融周易、黄老、丹火之功于一体,用《易》的阴阳变化之理,阐述炼丹、内养之道,证明人与天地、宇宙有同体、同功而异用的法则。不仅是道家养生学的理论源头,亦是中国古代化学、药物学、天文历算等学科的发轫之作。如国人引以为骄傲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其原理即从此书而来。因其涉及诸多学科知识,艰深晦涩,素以“天书”著称。但从余国珮内伤从性命源头立论,可以说和《参同契》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