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名医 程道南
2014-03-25   人气:4516

 

 

程道南(1914-1994)黄山市屯溪人,于1926年赴沪,拜中医耆宿郭柏良学医,受师亲炙,尽得谛传,随师八载,熟稔岐黄,志立乡梓,三谢师挽,负笈返屯,登记悬壶。
    1933年,道南医师于屯溪中山正街(今老街)还淳巷8号开设中医诊所,服务乡里。是时道南风华正茂,身躯修长,雍容儒雅,步履翩翩,言谈幽默,待人谦和,遇到工农大从就诊,不嫌脏污,热诚招呼,细询病史,"每治一病,咸详立案、疏源究因,推勘决治……"故诊病拟方而一丝不苟,治寒热杂症必固本清源,对于贫穷病家皆不收诊金,且赠邓丹散膏丸,以解病者之急,深为民众所敬仰,赞声载道,名望日隆。加之道南虚怀大度,他推崇前辈唐石英(1976-1944)、汪松友医德医风;彼亦深得同道誉为"后起之秀",1936年被补选为休宁县(当年屯溪属休宁管辖)国医公会理事、后换届时道南被公推为休宁县国医公会理事长;受聘为屯溪中国银行既屯溪邮政局等单位的特约中医保健顾问。

20世纪三十年代中期,道南医师偕屯浦中医程六如、毕成一等创办《新安医学半月刊》,向当年《徽州日报》社商借副刊版面,每月发表二期,藉以交流一府六县医药科技信息,选登新安先贤遗著、名医简况、中药研究、临证医案、民间验方及医药咨询问签,并着意新安医学史料发掘为主要内容。这对振兴当年淹淹一息的中医药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为黄山市新安医学史上留下了珍贵史页。

抗战初期,东南战场的京、沪、杭及沿江城市相继沦陷,数百机关单位和大批难民涌入山城屯溪,人口骤增至二十余万,山清水秀的卫生状况急剧恶化,传染病流行,道南医师日夜不得闲,每逢晴日要躲避日机轰炸,全镇商店及市民都要疏散到四乡避难,临近黄昏才返镇开市营业和恢复各项社会生活。在此期间道南医师携老带小疏散到阳湖乡下充村躲飞机,附近农村病家闻先生已到,都纷纷将病人抬来,扶来诊治;黄昏返回还淳巷医寓时,求医者皆躺着、蹲着在等候、门锁一启开,病人争相挤入大门就诊,总要忙到二更后才能吃饭歇息。

是时,疟疾、疥疮流行猖獗,尤其是疥疮最折磨人,痒扰不宁,腥臭扑鼻,只要家中一人染上,全家都难幸免,失于治疗则成脓疱,破溃后脓血模糊,疼痛难熬。记得当年隆阜难童育养院里三百多孤儿都传染着脓疱疮,脓血粘糊,哭泣凄凄,而他们都是六、七岁至十余岁年龄,自己既不会清洗,保育员也忙不过来,当年皖南行署卫生科将抢治难童疥疮任务交给中医师公会负责医治。中医师们纷纷讨论,倘服用解毒清热水药内托,对儿童来讲很难接受,患者多至数百也难熬煎水药……于是道南医师采用硫黄为君药,佐以黄连苦参等研末过筛后,再用凡士林渗和拌习,配制成"硫黄软膏",亲临难童育养院示范,以浓凉茶洗净疱疮的脓汁血水,再涂搽上止痒杀疥虫的硫黄软膏……且再三嘱消毒后,还要在阳光下曝晒干;个别症重者,再辅以中药煎汁喂服,以收内外兼治之效。经如此施治三个星期后,难童们所患逐疱疮得以控制而逐渐痊愈。此后,城乡医师都仿照道南处方配制硫黄软膏,给病患者治疗脓胞疮及疥疮,疗效极佳,故当年人们称"硫黄软膏"是生疮者的克星,并美其名曰"一扫光"。

解放后,物转星移,党非常重视发扬祖国中医药学,制定了发展中医药政策,使濒临绝境的中医药事业如枯木逢春,道南医师的医术也得以重萌春华。

1951年,道南医师积极团结屯溪市各冬中医师率先组织联合诊所,所扩展为屯溪市中西医综合诊所,在他和方泳涛、陆奕青、凌子云、邓全权等医师的倡议和积极力行,经上级批准,于1959年9月正式成立屯溪市中医医院。道南对中医院的筹建,多所擘画,热心奔波,任劳任怨,为全院同仁所赞许。建院伊始,该院落只设六人组成的院务委员会为医院领导机构,道南医师受任院务委员兼第二门诊部主任。尽管院务繁忙,为了培养后继人才,道南医师还认真负责地为中医大专院校学生的毕业实习和外院医生进修学习,进行带教指导;为让自己丰富的技术经验惠及更多病人,从六十年代初期起,先后授徒十余人,并责成自己子女继承家学。由于道南医师治学严谨,教授有方,他们在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方面,咸能刻苦有成,如今都是各科业务技术骨干,有的还担任了黄山市中医院行政和业务领导,使中医事业不断拓展,新安医学继承有人。

"文革"期间,道南医师受到冲击和不公正的待遇,在那样的境况下,他坚信党的领导,坚持为患者治病这两条始终格守不移,在被关"牛棚"时,有病人悄悄找他治病,他毫不推却,尽心为患者解除病痛,深受群众赞称,亦足以显出他的一片赤诚之心。

道南医师一生尽瘁医事,唯以治病为己任,在花甲有五那年初冬,驻皖某军医院有位重病战士,患上疑难之症,曾经多家医院治疗未效,部队领导慕名屯溪中医院著名老中医程道南屡起沉疴之医术,遂派人邀请程老出诊。当时道南医师正患重感冒,却毫不犹豫,即上车赴部队诊治,谁料途中突然遭车祸,致使老人七处骨折重伤,急截拦车就近驶往部队医院抢救。当道南医师从昏迷中醒时的第一句话--就是急催将患重病战士抬至床前予以施诊。部队首长和医院领导请程老安心治伤要紧,他却表示救病如救火,先不诊治病人,自己绝难安心治伤!于是大家只得将那位战士用推车送到道南医师床前,经老人深思细察,详审四诊,辨征施治,经服二十余剂中药后转危为安,那战士病愈复员后还能结婚生育。而程老在部队攻院治伤的四十多天中,还为其他病人及职工、干部诊治120多人次病患,一时传为佳话。

道南医师以其博古通今的岐黄功力和积六十年临床实践,终于成为一代名医,医术医德驰誉省内外,故此毗邻的苏、浙、赣、各省慕中求诊者不远千里而至,还有远至武汉、济南、北京、哈尔滨以及台胞的疑难重症都由亲人送来屯溪中医院(现为黄山市中医院)医治,有位南京肝病患者,经多家大城市医院迭治效微,特慕名来屯请程老诊治,病家为方便复诊,竟在华山宾馆长期包房住下,经两月精心治疗,病况转好,顽疾蠲除,病家不胜感激,此后经常来信致侯,成了医患知交。

擅治疑难杂症是道南医师所长,经他治愈的疑难病者不计其数,约略可记者,如徽州师专讲师宗某,自1987年5月患眼疾后,自觉眼底大片赤色流动,视觉模糊,反复发作,视力逐渐减退,最严重时几近失明。先后经屯溪、合肥、上海等地医院专家诊治及住院治疗,历时二年未见好转。1989年3月经友人推荐至道南医师诊治,他详询病史,细察脉象,四诊合参后,认为是肝肾阴志,阴虚火动,热迫血溢所致,于是选用滋养肝肾、清营宁络、降逆止血诸法施治,加减六次,服水药80余剂,诸症悉平,视力恢复正常,终获痊愈。苟非积学功深,虚灵玄妙,何能辨证说明,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道南医师七秩高龄,仍坚持每天早晨按时由沙洲新村住处,步行到医院上班。由于病人多,一坐就是整整一上午,没有歇息时间,对已经挂过号的病人,特别是远道而来的,他总是再迟也坚持看完,才起身洗手下班。工作量重,时间无规律,也影响了程老健康,七十五岁以后,年愈高休愈弱,多病缠身,经院领导的再三劝导,才退休在家调养休息。此时仍有不少病家找上门恳求赐诊。凡登门救治者,概应不拒,而且多是"义务"施诊。尤为难能可贵的是,有的台胞、桥胞慕名觅访,请予诊治,出手诊酬丰厚,程老总是坚辞不受。因此道南医师一生执著于事业,奉献于病者,不仅医术精湛,更兼医德高尚,堪称大医精诚。程老在杏林六十寒暑开拓中,不仅是继承和发扬新安医学的一代宗师,更是一位爱祖国、爱人民、爱乡梓的好医生,建国后曾为爱国卫生事业的创建做出积极奉献,五十年代被委任为安徽省防治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研究员、1986年,光荣赴合肥出席了"安徽省首批从事科技工作五十年专家表彰会"、1990年10月,经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管理局审查,确认道南医师为"全国五百名国家级著名中医学家"之一,此为程老终生殚精竭虑服务于人民医务工作所蕴结的硕果,亦为黄山市中医院医务工作者带来了激励和荣誉。斯人已去,医泽流长。